绘本详情

灰尘的旅行-快乐读书吧四年级下册

10-12岁大语文

书架位置4B1

书位号2-12

馆内编码00000965

绘本作者高士其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绘本音频

绘本简介

编辑推荐

高士其先生天资聪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走上外出留学之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 落后和战乱时期,与西方国家有着巨大差距,许多学子出国留学,汲取先进国家的新 鲜血液后回国效力。创作这本书之前,高士其正奔走于美国的维斯康星、芝加哥两所 大学,他患病后,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情况下,没有留在美国养病,毅然回国,为祖国 医疗事业四处奔走,并且创作了大量的科普文章,《灰尘的旅行》就是其中之一。

高士其先生的作品以活泼清新、形象生动著称,集科学性、文学性于一体,叙 议结合,见地独特。在《灰尘的旅行》中,作者的文笔活泼生动,将不易理解的问题 具体化、形象化,原本高深莫测、拒人千里的科学知识在作者的笔下显得通俗易懂、 妙趣横生。文章流畅舒展,既有诗意又有人情味,打破常规科学家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感,让人读起来亲切享受,扩大了读者受众面,对科学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共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灰尘的旅行”,主要是高士其的“科学趣谈”类 文章,包括《灰尘的旅行》《土壤世界》《细胞的不死精神》《纸的故事》《谈眼镜》 《镜子的故事》《热的旅行》《温度和温度计》《蜜蜂的故事》《大海的宝藏》等 ;二是 “细菌和人”,主要是高士其的“科学小品”类文章,包含《人生七期》《细菌的衣食 住行》《清水和浊水》《地球的繁荣与土壤的劳动者》《毒菌战争的问题》等。高士其 爷爷以诗人的情怀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法,将深奥、 神秘的科学知识讲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带领读者轻松进入科学世界,为我们揭去 科学的神秘面纱。

作者简介

高士其(1905—1988),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诗人、教育家、社会活动 家。祖籍福建福州,1918 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5 年毕业,入美国威斯 康辛大学化学系。1928 年在实验时受甲型脑炎病毒感染,留下后遗症,导致 1939 年 全身瘫痪。 1930 年,高士其回国,被聘为南京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同年发表处女作英文 诗《圣诞节的月亮》。后在上海,他开始接触进步的文化思想界人士。几年时间,他 写下了近 100 篇科普作品和论文。1949 年,高士其从香港回到北京,主要从事科学 普及和少年儿童读物的创作。先后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名 誉会长,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高士其代表作有《菌儿自传》《病的面面观》《鼠疫来了》《床上的土劣》等。

目录

阅读准备

灰尘的旅行

细菌和人

阅读总结


精彩书摘

  《灰尘的旅行》:
  灰尘的旅行——科学趣谈
  名师导读
  科学世界里有多少奥秘谁也不知道!为了解开那些神奇而有趣的科学之谜,我国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家做了精彩的回答。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你知道它们的旅程吗?蜜蜂有许多的秘密。你想了解一下吗?细胞是很神奇的,它们有着不死的精神,你也很感兴趣吧?高士其先生的一系列“科学趣谈”,将一一为你解开这些科学之谜。
  灰尘的旅行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的动荡而飘流。
  我们周围的空气,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郊野,从平地到高山,从沙漠到海洋,几乎处处都有它的行踪。真正没有灰尘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从百叶窗的缝隙里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大的灰尘肉眼固然也可以看得见,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就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根据科学家测验的结果,在干燥的日子里,城市街道上的空气,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10万粒以上的灰尘;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1000多粒灰尘;在旷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几十粒灰尘;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要多得多。
  这样多的灰尘在空中游荡着,对于气象的变化发生了不小的影响。原来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它们会帮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雾和雨点,没有它们,就没有白云在天空遨游,也没有大雨和小雨了。没有它们,在夏天,强烈的日光将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气温不能降低。这是灰尘在自然界的功用。
  在宁静的空气里,灰尘开始以不同的速度下落,这样。过了许多日子,就在屋顶上、门窗上、书架上、桌面上和地板上,铺上了一层灰尘。这些灰尘,又会因空气的动荡而上升.风把它们吹送到遥远的地方去。
  1883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岛上,有一座叫作克拉卡托的火山爆发了。在喷发的时候,岛的大部分被炸掉了,最细的火山灰尘上升到8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八倍的高空,周游了全世界,而且还停留在高空一年多。这是灰尘最高最远的一次旅行了。
  如果我们追问一下,灰尘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来自山地的岩石的碎屑,有的是来自田野的干燥土末,有的是来自海面的由浪花蒸发后生成的食盐粉末,有的是来自上面所说的火山灰,还有的是来自星际空间的宇宙尘。这些都是天然的灰尘。
  还有人工的灰尘,主要是来自烟囱的烟尘,此外还有水泥厂、冶金厂、化学工厂、陶瓷厂、锯木厂、纺织工厂、呢绒工厂、面粉工厂等,这些工厂都是灰尘的制造所。
  除了这些无机的灰尘而外.还有有机的灰尘。有机的灰尘来自生物的家乡。有的来自植物之家,如花粉、棉絮、柳絮、种子、孢芽等,还有各种细菌和病毒。有的来自动物之家,如皮屑、毛发、鸟羽、蝉翼、虫卵、蛹壳等,还有人畜的粪便。
  有许多种灰尘对于人类的生活是有危害性的。自从有机物参加到灰尘的队伍以来,这种危害性就更加严重了。
  灰尘的旅行,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危害性呢?
  它们不但把我们的空气弄脏,还会弄脏我们的房屋、墙壁、家具、衣服以及手上和脸上的皮肤。它们落到车床内部,会使机器的光滑部分磨坏;它们停留在汽缸里面,会使内燃机的活塞发生阻碍;它们还会毁坏我们的工业成品,把它们变成废品。这些还是小事。灰尘里面还夹杂着病菌和病毒,它们是我们健康的最危险的敌人。
  灰尘是呼吸道的破坏者,它们会使鼻孔不通、气管发炎、肺部受伤,而引起伤风、流行性感冒、肺炎等传染病。如果在灰尘里边混进了结核菌,那就更危险了。所以必须禁止随地吐痰。此外,金属的灰尘特别是铅,会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尘,会损害我们的肺,又会腐蚀我们的皮肤。花粉的灰尘会使人发生哮喘病。在这些情况之下,为了抵抗灰尘的进攻,我们必须戴上面具或口罩。最后,灰尘还会引起爆炸,这是严重的事故,必须加以防止。

前言/序言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古今中外无数的智者都对人生做出了精辟的总结,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火花,是丰富的精神世界。现在,我们选编的都是世界文学史上一流的作品,选取这些精华,结集成册,献给我们深爱的读者,既帮助家长和老师解决如何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重大课题;又让学生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提高阅读水平、扩展知识、丰富精神世界。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丛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一、选材广泛,形式和风格多样,集众家之长。选入本丛书的均为列入“语文课程标准”的作品,它们都是受国内外广泛赞誉的经典文学名著,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少年的课外读物,它们题材和主题广泛,形式和风格多样,其中既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传统章回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教人懂史明辨的《史记》《资治通鉴》《二十五史》,以及代表古代诗词曲最高成就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又有代表世界文学成就的名著,诸如经典童话《小王子》《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苦儿流浪记》《安徒生童话》,经典小说《堂吉诃德》《童年》《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汤姆叔叔的小屋》《鲁滨孙漂流记》《少年维特之烦恼》《老人与海》等;还有代表中国现当代文学成就的名家名作,诸如《边城》《子夜》《骆驼祥子》《阿Q正传》《茶馆》《女神》《野葡萄》,以及《宝葫芦的秘密》《稻草人》等,让读者在不同的精神领域中获得不同的心灵享受。
  二、没有严肃的说教,还原经典的本来面目拒绝说教是我们选材的首要目标。这不是枯燥的几何题,为什么要说教?这不是语文课文要总结中心思想,为什么要加上枯燥无趣的讲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写出了人性最真实的诉求,给人生动而鲜活的印象。比如小说作品,有的只是丰满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充满想象力和幻想的文学世界;而古诗词有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和文采斐然的句子;童话作品则贯穿着真善美的大爱主题和终身难忘的童话形象,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扩展知识面,感受生活之美,思考人生的价值,领会文学的无穷魅力。
  三、版式新颖,边读边想,精彩互动本丛书具有自己的特色,除选取权威的版本之外,我们加入了诸多有助于读者阅读理解的栏目。如在进入正文阅读之前,设置了“阅读准备”的板块,提供了包括“作家生平”“创作背景”“作品速览”“文学特色”四个方面的内容,使读者在阅读原文之前就对文章的整体创作大环境和作者的相关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随即便进入文章阅读环节。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每篇文章开篇我们设置了“名师导读”的环节,读者可以迅速掌握本篇文章的宗旨和重点;在阅读正文过程中,读者可以看看正文旁边的“点评”栏目,这里有关于文章写作手法、修辞特点、遣词用句的点评,对于那些值得称道的画龙点睛之笔,读者可略加留意,多品味一下,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遇到精彩之处,自己想加以点评的话,侧边栏也留出了“读书笔记”的位置,读者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进去,这样的精读方式对理解文章更有好处;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处,根据需要酌情设计了“精华赏析”“延伸思考”“相关评价”(或“相关链接”)等板块,让读者在意犹未尽之际,进一步理解文章中的微言大义,在潜移默化中拓展视野,开阔眼界。
  在书的结尾处,有的还设置了“阅读总结”“阅读训练”栏目,集合了“名家心得”“读者感悟”“真题演练”等栏目,这些内容是对整本书内容的回溯,读者也可以检验自己的阅读效果。
  一本好书,可以滋养人的一生。希望这套书能帮助读者在提高阅读欣赏水平、提高运用语言和写作能力的同时,从阅读中得到乐趣,拥有丰富的心灵、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进而对人生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立人
  2016年7月16日
  于北京



借阅2

评论0

+收藏+书包